Thursday, November 5, 2009

大馬惠州先驅人物選錄-甲必丹葉亞來


甲必丹葉亞來(1837-1885年)

葉亞來,廣東惠陽人,曾任雙溪烏絨及吉隆坡華人甲必丹,是19世紀南來華工中際遇較不平凡的先驅人物,尤其是對開拓與建設吉隆坡的貢獻最大,沒有葉亞來及其陣營平定戰亂,舉債恢復生產,留住礦工,也就沒有以后的吉隆坡。

1854年,17歲的葉亞來來到馬六甲,曾在榴槤冬加及吉生擔任勞工和店員。兩年后,他轉至蘆骨,在礦場當廚師,并戒掉賭癖。三年下來,他積蓄了一些資本,自營販運生豬和收購錫米之生意。

1859年,葉亞來到芙蓉發展,結織了劉壬光與葉致英,他們都非常賞識葉亞來。劉壬光是芙蓉華人甲必丹盛明利手下部隊的總巡,而葉亞來于1860年獲得推荐擔任副總巡。然而從1860年8月起的半年里,當地爆發戰亂,甲必丹盛明利被殺,葉亞來負傷逃往蘆骨養傷。戰后敵對的兩股勢力達致和解,葉致英被公推為甲必丹。但葉致英更傾向經營生意,于是他在擔任甲必丹一段短時期后,荐舉養好傷回到芙蓉的葉亞來接任甲必丹之職。

1862年,葉亞來毅然放棄芙蓉甲必丹職位,前來吉隆坡協助劉壬光管理錫礦及處理吉隆坡之行政工作,同時開拓本身的事業。自此之后,他與吉隆坡結下不解之緣。

1868年,葉亞來繼任為第三任吉隆坡華人甲必丹。基于形勢及利益因素,葉亞來于1870年捲入雪蘭莪內戰。葉亞來結束戰亂(1870-1873年)及經營吉隆坡之功績是任何人都無法加以否定的。

我們紀念葉亞來開發與經營吉隆坡之業績,更須學習他的苦幹和創業精神,為民眾民族利益奮鬥的精神,提倡和實踐華巫合作的精神。

葉亞來傳
(1837-1885年)
錄自雪隆惠州會館館史
原作者 劉崇漢

1. 緒論
葉亞來的一生,奮鬥不息,對吉隆坡的開發和重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吉隆坡的各族先驅人物對吉隆坡的開發都有一些貢獻,然葉亞來是被公認為對開發和建設吉隆坡貢獻最大的人。可以這麼說,沒有葉亞來的堅持以保衛及重建吉隆坡,就不可能奠下吉隆坡後期發展的基礎。
葉亞來被稱為開辟和建設吉隆坡的元勛是受之無愧的。他是保衛吉隆坡的卓越指揮和戰略家,建設吉隆坡的優秀行政首長,成功的礦業家,社會公益的推動者,為吉隆坡及居民創造了輝煌的業績,為後世樹立了光輝的榜樣。1882年瑞天咸以助理殖民地秘書的身份,向新加坡的海峽殖民地政府呈報葉亞來對吉隆坡開發的功績稱:「甲必丹葉亞來到目前還是雪蘭莪的領導人物,他的干勁和進取心是非凡的。在參政司制度未實施前的那一段動亂時期,吉隆坡前後三次被馬來人焚毀,都是由他一手重建起來。他與東姑古汀結盟,苦守吉隆坡,和附近的礦區連系起來。我相信,他的堅忍不拔的精神,說服了眾多的華人定居下來。他在吉隆坡能夠執法如山,使社會秩序安定。……他設有一座磚窯,擁有龐大的木茨園,在市內設廠,使用機器制造茨粉。據悉甲必丹葉亞來在他的礦場、農場、磚窯和建屋地上,一共雇用了四千名工人。我已觀察到吉隆坡已呈現繁榮和進步,這是他在吉隆坡過去的歷史記錄,也就是他對建設吉隆坡的貢獻。我敢說他是一位偉大人物,在華人社會中,他比任何人都強……」
葉亞來開辟、重建、發展吉隆坡所作的偉大貢獻,是歷史的客觀事實,在史書和政府文件都有記載,也可以從史跡文物中去求證。這是不能用主觀想法去否認的歷史事實。
葉亞來表現了華族先輩刻苦耐勞,勤奮創業的精神。葉亞來的不朽,就是他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三次重建吉隆坡,給吉隆坡帶來安定和繁榮,以及他長期從事社會公益和民眾福利事業所作出的貢獻。他的實踐、貢獻及精神是推動馬來西亞歷史前進的動力。

2. 南來之前(1837-1854年)
葉亞來(YAP AH LOY)本名葉來,又名葉德來(YAP TET LOY),號茂蘭,1837年3月14日(道光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日)誕生於廣東省惠陽縣淡水鎮的同田鄉。葉亞來的祖父名文福,父名聯開,母范氏,家世歷代務農。葉亞來居長,二妹亞滿,三位弟弟名茂恭、茂松和茂寬。他五歲時到私塾念書,只讀了兩年,就因家貧而停學。八歲時替人牧牛以減輕家中負擔。據傳葉亞來在童年時代體力過人,并表現出見義勇為的精神,曾因打抱不平而打倒一位年齡比他大的牧童,從此成了牧童們的領袖。十三歲時為幫補家人收入,曾到東鄰雙田鄉替人種田幾年。葉亞來事母至孝,所得工資,全部送回家去。
1851年(咸豐元年),福建、廣東和江西三省一帶因受戰爭的影響,人民生活非常艱苦。1854年,葉亞來十七歲那年,是清廷與太平天國戰爭更激烈的一年,整個家鄉的農村已到了破產邊緣,很多人出洋過番另謀出路。葉亞來聽說馬來亞的州府由於開發計劃需要大批工人,而該地治安又甚好,於是征求到雙親之同意,毅然出洋謀生。葉亞來從渡口澳頭(離淡水鎮二十五哩,距周田鄉四十三哩的出海處)搭小渡船到香港,再改搭三枝桅柱的大帆船航向馬六甲。一般相信,他是賣身為「豬仔」,到馬六甲工作一段時間後,連本帶利清還旅費才能贖身的。按照當時情況,船經新加坡、馬六甲及檳城時,常有當地預定之雇主上「豬仔」船替豬仔先付贖金的。有關所謂「豬仔」出洋當苦力的事跡可追溯至1519年。當時葡萄牙人就把中國苦力運到葡屬東印度的果亞去做工。隨後,巴塔維亞、婆羅州、檳榔嶼、西印度洋特在尼達群島、巴西、班卡島等地都販運中國人去當苦力。自從英屬東印度公司在1786年取得檳榔嶼之後,馬來亞變為一個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即宣告開始。英國的工業資產階級迫切需要開拓海外市場及海外原料供應地。英國人首先在檳榔嶼,接著在新加坡實行了「自由貿易」的政策,商品經濟逐漸滲透保守的封建社會,并對封建的自然經濟體系慢慢產生瓦解作用。英國人榨取原料及各種資源與早期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方式稍有不同,他們并不采取對農民的強迫種植與收購,而主要依靠雇用大批廉價勞工開發種植園與礦場以滿足工業革命後英國對原料的大量需求和擴大殖民地市場的要求。葉亞來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來到了馬六甲。

3. 初期際遇(1854-1856年)
葉亞來乘搭的船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航行後終於抵達馬六甲。葉亞來很幸運的遇到族叔葉國駟,由於族叔代他清還船費,安插他到離開馬六甲的十哩外的榴連冬加(DURIAN TUNGGAL)錫礦場當粗工。他在那里干的是掘土挑沙,築塘養魚的活,工作十分辛苦。四個月後,據說錫礦場業務不振,族叔又介紹他去榴連冬加以北十八哩處的吉山鎮(KESANG),在另一位族叔葉聯標(又名葉五)的雜貨店里當伙計。吉山鎮當時是一個采錫礦中心,賭場、茶館、戲棚、妓寮等等凡采錫工人在娛樂場所需要的差不多都俱備。葉亞來在雜貨店里的工作繁雜瑣碎,從早到晚都忙得不可開交,做了一整年的小伙計,沒有什麼發展,不久,雜貨店結束營業,加上這時族叔不滿他進入賭場消遣,因此決定給他一百元,囑他跟隨回中國的「老番店」,搭船取道新加坡回去家鄉。
船只停留柔佛添水加糧時,葉亞來禁不住隨賭徒們上岸賭博,把族叔給的錢都輸光了,他只好折還馬六甲。葉亞來生性倔強,又富有奮鬥精神,在他驚覺自己不該沉迷賭博後,決定發奮做人,然而他已沒臉去見族叔葉五。1856年(咸豐六年),十九歲的葉亞來同族叔的堂弟葉福結伴前去當時產錫出名的蘆骨(LUKUT)謀求發展,開始了他生命中的轉捩點。

4. 初露頭角(1856-1861年)
1850年代的蘆骨正處於錫業的黃金時代,市政繁榮,葉亞來在同鄉的引荐下,很快便在蘆骨一家錫礦場里的礦工首領張昌手下當廚師,并改掉好賭的習慣。這份工作的待遇相當不錯,除了應得的工資和膳食免費外,替工友代買雜物還可以賺取佣金,加上他當時已知自愛,竭力節儉不亂花錢,不但儲蓄了一筆錢,還用心學習有關礦業的事務和蘆骨市政制度。三年後(即1859年),葉亞來在族叔堂弟葉福的幫助下,用他的積蓄搞起販豬和收買錫米的生意。他把生豬運到礦場去賣,再收錫米賣給商家,如此一次本錢兩筆生意,他很快便賺了錢。由於不滿足於初步的成就,因此當他聽說內陸的雙溪烏戎(SUNGAI UJONG,即今之芙蓉)之錫業比蘆骨更繁榮興旺時,便雄心一起,決定前往雙溪烏戎視察以謀發展。由於經常往還蘆骨和雙溪烏戎兩地之間,他機緣巧合,結識了雙溪烏戎華人甲必丹盛明利手下的總巡(保安隊長)劉壬光。他倆一來是鄉親,二來志趣相投,所謂英雄重英雄,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劉壬光不但待葉亞來為家中貴賓,還於1860年推荐葉亞來擔任甲必丹盛明利保安隊中的副總巡職位。葉亞來極受盛甲賞識,并加入盛甲所領導的海山派幫會中,成為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因而也結交盛甲的另一位得力助手葉石,奠下他日後擔任雙溪烏戎甲必丹的基石。1860年8月雙溪烏戎兩位土酋因爭奪華人礦區錫米稅收和保護費的權利而發生鬥爭,當地兩個華人礦工集團,即海山党和義興党也因本身的利益關系,分別支持鬥爭的其中一方。8月26日戰爭爆發後,甲必丹盛明利這一派因准備不足,倉卒應戰,以有限的軍火展開戰鬥,終於彈盡援絕,潰敗下來。盛甲只得帶領殘軍取道森林小路投奔蘆骨的拉惹珠瑪德(RAJA JUMAAT),那知竟在森林中迷失方向,糧食又斷絕,逼得折回雙溪烏戎,不幸在半途上被敵對的馬來土酋之大隊人馬擒住,最後壯烈犧牲。總巡劉壬光因負傷逃到蘆骨調治,後轉赴馬六甲,再往吉隆坡投靠邱秀。當時的葉亞來是盛明利部隊的戰前副指揮,在部隊敗退時逃入森林,躲在燒炭人的茅屋中,豈知敵人部隊追蹤而至,向茅屋開槍掃射,葉亞來大腿中彈,忍痛拼命跳入草叢,穿過密林,逃往蘆骨。葉亞來由於流血過多;昏厥途中,幸好為拉惹珠瑪德的人員發現,抬去救治,才得保有性命。在這場鬥爭中,他的敵手則是義興党首領張昌。
雙溪烏戎這場戰亂歷時六個月才告平息。據統計,戰死和被殺害的人數非常慘重,單單華人方面就有六千名,而巫人的死亡人數亦不少。當地華巫兩族於戰後深切感受到戰爭并非解決爭端的途徑,而先前敵對的兩股勢力因而達致諒解。回復和平的雙溪烏戎此時也極需一位新的華人領袖以取代戰亡的甲必丹盛明利。葉石是當時的雙溪烏戎商界領袖,由於很受大部份華人擁戴,即被公推為雙溪烏戎甲必丹。
葉石雖被選為甲必丹,但他對經營生意更有興趣,因此,他擔任甲必丹一個短時期後,為了能專心經營他的生意,便保荐在蘆骨養好傷勢的葉亞來前來雙溪烏戎繼承他的職位。1861年葉亞來正式接任雙溪烏戎甲必丹,當時他才廿四歲,這是他嶄露頭角的開始。
葉石與葉亞來本來曾在盛明利領導下共事,并結為知交。葉石很欣賞葉亞來管理礦工和維持秩序之領導才華,加上葉亞來在1860年戰鬥時期更有非凡的機智英勇表現,葉石因此鄭重保荐他擔任甲必丹。葉亞來擔任雙溪烏戎甲必丹後的一年里,由於經過戰爭及人事方面的磨煉,處事極穩謹慎,使雙溪烏戎時局轉趨平定,未再發生任何爭端。他的聲望也日益提高。

5. 轉赴吉隆坡(1862-1868年)
早在1859年,吉隆坡暗邦以北十二哩的間征成為新錫礦中心,邱秀被推選為吉隆坡第一任華人甲必丹。1860年,他得知劉壬光在雙溪烏戎戰敗後轉赴馬六甲的消息,便邀請劉壬光前來吉隆坡擔任統領職位。不料未到一年,邱秀便一病不起。劉壬光繼任為第二任甲必丹後,因覺任務重大,個人業務又極繁忙,便寫信要求葉亞來放棄雙溪烏戎甲必丹職位,前來錫業發展潛力更大的雪蘭莪。1862年秋間,葉亞來決定前往吉隆坡,同行者還有鄧三、董寬和黃波三人。葉亞來到吉隆坡後,最先協助劉壬光處理行政及錫礦之管理工作。由於劉壬光精神體力日漸不支,最後便委托葉亞來全權處理吉隆坡的一切業務。葉亞來辦事能力極強,深受劉壬光器重,特別允許葉亞來自己經營兩處錫礦場。葉亞來經營礦業獲利甚豐之餘,於1865年又開設了一間店號叫「德生」的藥材店。為了業務關系,劉壬光不願葉亞來回去中國結婚,便於1865年替葉亞來與馬六甲僑生女郭庚嬌完婚。
早在1857年與邱秀最初前來吉隆坡的葉四後期已是間征(離吉隆坡北面十二哩)的大地主和大礦主。1868年劉壬光病重時本屬意由葉四繼任甲必丹,但是葉四無意擔負甲必丹重任,劉壬光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取得蘇丹同意,委予葉亞來甲必丹之重任。劉壬光臨死前尚托葉亞來管理其產業及照顧其家屬。
劉壬光死後,古城會劉、關、張、趙四姓族人不服由葉亞來接任甲必丹,幸好具有影響力的盟友土酋素丹布哇沙出面指出這不但是劉壬光臨死前之安排,且蘇丹也經承認葉亞來的甲必丹地位,一場爭端方告平息。

6. 擔任吉隆坡甲必丹初期(1868-1870年)
葉亞來接任為第三任的吉隆坡甲必丹後,即加強吉隆坡的保安工作,組織一支精銳部隊,由左右隊長鍾炳和丘發統領,以防止外來的侵襲和維持地方上的治安。他還制訂對付罪犯的各項處罰條例,建造監獄以及審理民間事務,使扑滅罪犯的工作獲得極大的成效。吉隆坡及巴生一帶的水陸交通也因此通暢安全,大大促進了吉隆坡的商業發展,而葉亞來的勢力不斷膨脹。
正當葉亞來積極經營吉隆坡之際,雪蘭莪州內卻滿布戰爭的風雲。由於錫米征稅權問題,馬來皇室中的兩個集團不能妥協而發生鬥爭,即雪蘭莪州第一階段內戰(1866-1870年)。葉亞來初期不欲得罪任何一方,不過他卻加強組織其內部力量,招募兵士,由司令官鍾標訓練。他一方面從新加坡及惠州(廣東)征募鄉親前來,另一方面則爭取馬來蘇丹對他的支持。時局愈來愈亂,葉亞來知道不可能置身度外了。為了保護錫礦場利益及在形勢所逼之下,葉亞來不得已在雪蘭莪內戰的第二個階段時(即1870年)與東姑古汀集團結盟。
主要因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1869年初,敵對的義興党首領張昌帶領他的人馬來到吉隆坡,蓄意多次向葉亞來及海山党人挑釁,均不得逞。張昌為奪取吉隆坡甲必丹職位,便在間征結集反對葉亞來的力量,并暗殺了在間征經商的葉亞來好友葉四。葉亞來率領大隊人馬到間征問罪時,張昌等義興党人則逃往萬撓,最後張昌加入與蘇丹及東姑古汀為敵的陣營。
(二)以東姑古汀及拉惹瑪哈地為首的兩個馬來皇室集團之間的鬥爭更趨白熱化,并分別獲得新加坡及馬六甲商人的經濟支援。葉亞來這方面也別無選擇餘地,必須保衛苦心經營及發展起來的礦業,與敵對的義興党決一死戰。
(三)蘇丹在1866年雪蘭莪內戰剛開始時并未采取任何行動去控制兩個集團之爭鬥,反而間接鼓勵他們自行解決有關利益糾紛,致使戰爭一發不可收拾。

7. 加入雪蘭莪第二階段內戰(1870-1873年)
自1868年以來,吉隆坡及附近地區的礦業發展迅速,葉亞來深知吉隆坡位於巴生河上遊,錫米必須經過巴生而運到海峽殖民地去,客觀的環境要求與巴生統治者取得合作,錫米的運輸方可通行無阻。1870年3月,東姑古汀打敗拉惹瑪哈地,成為巴生的統治者。加上死敵張昌之威脅未除,葉亞來與東姑古汀結盟是利益上之需要及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至此,第二階段雪蘭莪內戰的兩個敵對陣營已很分明。一方是由東姑古汀率馬來人部隊和由葉亞來領導的海山党人馬,另一方是由拉惹瑪哈地為首的馬來人部隊和張昌帶領的義興党人馬。
第一階段之雪蘭莪內戰的戰場主要是吉隆坡、萬撓、暗邦和瓜拉雪蘭莪等地。

7.1 瓜拉雪蘭莪之爭奪戰
由於東姑古汀陣營里被派往瓜拉雪蘭莪協助防守的賽伊馬斯何叛變,而拉惹瑪哈地經過重新整頓,軍力大增,因此於1870年7月奪取瓜雪,自立關卡,征收稅銀。直到1871年9月,瓜拉雪蘭莪的統治權才被東姑古汀的軍隊收復。

7.2 暗邦之戰(1870年7月至10月)
張昌從間征逃至萬撓,再從萬撓逃往冷岳後,就與賽伊馬斯何勾結,招兵買馬,至暗邦結集,以便向吉隆坡進犯。1870年7月,葉亞來探得消息後,更加緊備戰,特派人到新加坡購買軍備,以抵抗來犯的敵軍。葉亞來的軍力,因獲得東姑古汀陣營中其他馬來軍力的支援,人數達兩千人左右,而張昌等敵軍人馬則已有兩千五百名。1870年9月,兩支華巫混合的敵對軍終於在暗邦交戰。葉亞來取得勝利,戰事得以在10月底結束。張昌逃往瓜冷而賽伊馬斯何則逃到烏雪。

7.3 萬撓之戰(1871年5月至6月)

經過半年的息養,張昌和賽伊馬斯何又再招募了將近兩千名部眾,准備再攻吉隆坡。葉亞來在北面的抵御部隊由部將葉文龍統率,駐在萬撓附近。在萬撓之役中(1871年5月至6月),葉文龍以計誘使敵軍深入腹地并大敗敵軍。張昌和賽伊馬斯何分頭逃遁。結果,張昌途中失蹤,可能死於敵軍中;賽伊馬斯何逃往烏雪,留守在那兒并招兵買馬,以圖向吉隆坡展開第三次進攻。

7.4 古毛之役(1871年8月至1872年5月)

賽伊馬斯何鬥志極頑強,葉亞來和東姑古汀都認為他是最有威脅性的勁敵,加上他現在盤踞烏雪(古毛)一帶,在戰略上他可以控制彭亨,霹靂和雪蘭莪三州的交界地帶。葉亞來和東姑古汀最後決定采取主動,遠征古毛以便消滅賽伊馬斯何的勢力。豈料,遠征軍力攻不下,被賽伊馬斯何用拖延之法使遠征軍不戰而潰。僵持三個月後,葉亞來及東姑古汀的部隊人倦糧缺。接著,同盟部隊又反叛投向敵方,以致再對峙半年仍無法取勝,加上賽伊馬斯何使人奇襲吉隆坡,造成葉亞來部將鍾炳之軍力於1872年5月間撤退,回救吉隆坡。這次古毛之戰(從1871年8月至1872年5月)可謂耗費糧食兵力,卻毫無戰績可言。

7.5 吉隆坡的爭奪戰(1872年5月至1873)
鍾炳撤軍回救吉隆坡的兵力由於受到賽伊馬斯何的牽制,吉隆坡的防衛力量相當薄弱。葉亞來及東姑古汀陣營內的馬來同盟軍倒戈相向後,變成進攻吉隆坡的敵對陣營軍力。1872年5月,吉隆坡遭到敵軍之猛烈進攻。葉亞來駐吉隆坡的兵隊死傷慘重。到了8月,葉亞來眼看大勢已去,便召回所有部隊,撤離吉隆坡。
葉亞來撤退到巴生,得到東姑古汀的協助,以便策劃收復吉隆坡。到10月底,兵力已大致恢復,全軍二千名左右,包括葉亞來的舊部隊七百人,從中國募來的新兵約三百名,東姑古汀的兵隊約千名,并向彭亨蘇丹請求派軍援助。1873年3月雨季後,葉亞來親自統領大軍反攻吉隆坡,采取環形大包圍攻勢,并運用新發明的火箭炮猛攻敵軍。兩日激戰後,賽伊馬斯何已露敗象,到第三日便全面敗下來。賽伊馬斯何帶領殘部乘夜逃脫,而葉亞來部隊乘勝追擊,一路從半山芭、間征、萬撓以至古毛,追殺敗逃的殘敵。為斷絕敵軍任何殘餘力量,吉隆坡附近地區如雪蘭莪港口和古毛等之叛敵勢力也加以肅清,雪蘭莪內戰才正式宣告結束。

8. 建設吉隆坡(1873-1880年)
光復後之吉隆坡可說完全控制於勝利的海山派手中。1873年5、6月間,東姑古汀特地從巴生前來吉隆坡正式委任葉亞來為吉隆坡華人甲必丹。從1873年至1880年的這段期間,吉隆坡是由葉亞來直接管轄,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勢力發展到高峰。然而,這些都是經歷了極度困難後才建立起來的。
戰後的吉隆坡是一片癈墟,葉亞來的財產,在戰爭中耗盡。1870年戰爭開始,葉亞來便用去營業上所獲利的十萬元,到戰事結束時,單屬軍士餉銀一項,就已經花去共達五十多萬元。戰後的礦場都淹水了,不能立即恢愎生產,居民逃散,還得再招募勞工。葉亞來在資金及人力缺乏,困難重重的情況下,還負了一身債務。當時錫價偏低,生產所得也難償還利息。有人勸他放棄吉隆坡到別處另謀發展,但葉亞來堅持發展吉隆坡,并沒有離棄吉隆坡。
他向雪蘭莪政府貸款二萬五千元,又在1876年向新加坡英人牙直利公司貸款一萬元,苦撐到1879年,他時來運到,錫價暴漲,一直維持到1890年,改變葉亞來的命運,也為吉隆坡以後的發展奠下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根據吉隆坡市政局出版之《吉隆坡一百年,1859年至1959年》書中的說法,若沒有葉亞來努力設法從1873年至1875年間說服華人礦工及勞工留下來開礦和建設吉隆坡,吉隆坡到1880年時便將如同間征地區一樣,成為一個被人遺棄的礦區而已。
葉亞來對吉隆坡的功績是多方面的,除了保衛吉隆坡,使局勢安定外,他在建設吉隆坡,包括開辟道路、制磚煉瓦、發展礦業、移入勞工、種植開墾、建立醫院、安老院、學校及舉辦公益事業等方面都有極大的貢獻。葉亞來的功績,主要可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8.1 在政治方面
葉亞來與蘇丹副王東姑古汀以及英籍駐紮官保持良好關系,但不受他們的箝制,對吉隆坡的行、司法的政策,有他本身的一套。他做事果敢、賞罰分明,在他的治理下,吉隆坡當時沒有嚴重的罪案發生。葉亞來組成一支強大的武裝隊伍,不但維持內部治安,連附近巴生河的海盜,也不敢妄動。因此,葉亞來不只是保衛吉隆坡期間的出色戰略家,也是卓越的政治家和行政者。他管治下的華人,概由各礦場礦主及各族各党的領袖,依照各自的習俗,適當地加以處理,其方式帶有自治監督性質,富有“政簡而和,不言而信,不化而行”的中國式管治遺風。

8.2 在經濟方面
葉亞來在戰後向政府及英商借貸巨款來恢愎礦業之開采,勸服居民在吉隆坡住下來,并從蘆骨、雙溪烏戎和中國雇來大批華籍礦工,使錫礦業蓬勃興旺起來。1875年瑞天咸訪問吉隆坡時,便見到附近的雙溪菩提(SUNGAI PUTEH)烏魯暗邦(ULU AMPANG),烏魯巴生(ULU KLANG),八打靈(PETALING)和間征(KANCHING)地區都布滿了錫礦場。
葉亞來鼓勵吉隆坡及附近的馬來居民種稻,給他們買谷種、提供技術和有關協助。因此到了1878年,全暗邦(AMPANG VALLEY)地帶已有很多稻田。葉亞來也是從事大規模種植業(木茨及甘蜜)的先驅者。至於其他農業、手工業、他莫不盡力協助發展。
葉亞來開設磚窯,推動建築業發展,1879年以後經濟好轉,大部份樓房為樓下用磚,樓上用板,屋頂用瓦的建築物。葉亞來也建立熔錫廠、開礦工具修理工場、茨粉廠,并雇有英籍工程師,所推動的經濟發展項目在當時來說已是大企業。葉亞來經營的業務尚包括石灰窯、牧牛場、養豬場、屠場、采石廠、碼頭、倉庫、專賣局等。吉隆坡經濟之繁榮多歸功於他的大力推動與發展。
他從中國及吉隆坡以外地區引進勞工,把他們分配到制造磚瓦,辟市建路,采礦開芭等各項領域去,促進了吉隆坡的建設發展。例如,早在1875年,葉亞來便為了錫礦業務上之需要,從中國招募了兩千名勞工到吉隆坡工作。此外,又招募另六百名礦工,從雙溪烏戎及蘆骨轉駁而來。
吉隆坡戰後的二次重建,都是葉亞來一手促成的,單就他那不折不撓的精神,就足以吸引華人留在吉隆坡。

8.3 在社會公益和教育方面
葉亞來設立安老院給貧苦無依的老人栖身,使他們不致於饑寒交迫、流落街頭,也設立醫院來收容病人。
他創辦華文學塾,禮聘前清舉人葉樹綱為教師,後來將學塾改為唐文義學,并增聘徐紹蓀為教師。
他捐出市中心地段,作為仙四師爺廟之廟址,從1875年開始,該廟不斷對男女最高學府及華人醫院作長期捐輸。他也捐贈出其他地段作為以下公益用途:(a) 惠州會館館址,(b) 拿督廟。
他耗巨資築路,對吉隆坡當時的交通發展貢獻很大。他曾對瑞天咸說:“我抱著極大的決心,每英里的建築開銷到一千五百元之鉅,亦在所不惜,截至目前為止,已用去二、三萬元。”雪蘭莪內戰前後期間,在葉亞來手中築成的吉隆坡街道有巴剎街,老巴剎坊,暗邦街,羅耶街,蒙巴登街,諧街,火治街,蘇丹街,古路街,古路芭,茨廠街。後來,他運入牛車,以利運輸,又著手擴建多條馬路,在河道上設置橋樑,駁接運輸,以利交通。

9. 退而不休(1880-1885年)
1880年,吉隆坡取代巴生成為雪州首府和行政中心。葉亞來正式把吉隆坡的政權移交給英人。葉亞來功成身退,但仍退而不休。吉隆坡內部治安的大部份權力還是操在葉亞來手里,尤其是涉及華人風俗習慣方面,雪蘭莪政府都把吉隆坡華人社會的治安權交付在葉亞來手中,委任他為“華人法官”,每當礦工們吵架或械鬥,或私會党發生糾紛時,不但繼續委他為甲必丹,還敦請他為政府顧問,參與州行政會議及州內事務。從1880年至1885年之間,吉隆坡及雪蘭莪境內各地區的治安還頗為良好,這不能不歸功於葉亞來。
1881年1月,吉隆坡發生大火災,燒毀二百廿間房屋。過後,葉亞來就全部用燒磚和晒磚加以重建。同年12月21日,吉隆坡又發生大水災,沖毀了九十二間房屋。不久,葉亞來又加以重建。瑞天咸於1882年也承認葉亞來應當仍然是雪蘭莪的核心人物。
1884年,葉亞來曾計劃到中國一行,結果因病未能成行。1885年4月15日,他的病情惡化,在吉隆坡逝世,終年四十八歲。他病故那天,政府部門停止工作,并下半旗志哀。出殯之日,吉隆坡政府部門再次停止辦公,以表哀悼,而高級公務員全體參加殯儀行列。

10. 葉亞來精神永存

葉亞來於1854年抵達馬六甲,1862年來到吉隆坡,1868年擔任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把吉隆坡發展為繁榮的地區。吉隆坡經濟繁榮、治安穩定、交通便利的發展史就是葉亞來經營吉隆坡的奮鬥史。
葉亞來從艱苦奮鬥中,勇於接受鍛煉,創造出輝煌的業績,平凡之中見精神。由於歷史條件和認識力的局限,葉亞來當然也有缺點,譬如說他的行事略嫌暴烈,思想保守頑固而且迷信。
葉亞來的拓荒苦干精神,創業精神,為民族民眾利益奮鬥的精神以及提倡華巫合作的精神是給後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產,其現代意義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政治方面

甲、華人對建國的貢獻以及落地生根的決心。
葉亞來及先輩們早期的苦干奮鬥對馬來亞的開發起著極重要的作用。葉亞來的繼續奮鬥精神與創業精神在現代社會中一樣重要,是促進國家進步和繁榮的推動力,而葉亞來那種不放棄吉隆坡,傾力開辟發展吉隆坡的事實,更強有力的說明華族在馬來西亞落地生根的決心。

乙、為民族利益奮鬥的嚴正立場
葉亞來是個重視實權的行政者,甚至敢於與英殖民者力爭。今天,從國家發展及人力需要的角度力爭各民族作為公民的合法權益,其意義更加重大。

丙、注重實力的領導
葉亞來的成功不單憑他個人的卓越領導與能力。他能建立起他的實力與地位,令當時的馬來統治者及英殖民者對他尊敬和合作,主要是因為葉亞來注重組織和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并善於團結他的戰友與同盟者,更得力於他手下一大批輔助他的助手和人才,包括總務兼買辦趙煜,司法兼判官葉石,法律顧問王天泉,作戰統領丘發和鍾炳,出色外務人員翁壽,內務兼司庫郭穆桂,稅務兼司秤王聚,運輸管理人員曾君斗,英文文書梅華昌,巫文文書仄阿者。至於與葉亞來有聯系的同盟者更為廣泛,包括馬來統治集團,馬來商界,新加坡及馬六甲大資本家,會党人馬等。
今天,實力及團結因素對民族事業和國家建設的興旺發展來說,仍然是最重要的前提。

(二)社會公益與教育方面

葉亞來興建學校、醫院、安老院、築路,捐出地段建廟宇,對吉隆坡各種福利事業作出長期捐輸。在我國華人領袖中,葉亞來突出了「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形象,他不但善於經營致富,也為民族事業謀福利,造福社會民眾,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


(三)提倡華巫合作的精神

從1868年葉亞來擔任吉隆坡甲必丹到1880年為止,葉亞來與馬來人的合作關系非常融洽,他可說是提倡華巫合作的先驅。
今天,提倡華巫合作的現實意義仍然極為重要,但這種華巫合作的精神要真正發揚光大,先決條件是各民族利益必須受到合理照顧,使合作精神真正深入到各層面去。

11. 結語

葉亞來是吉隆坡第三任華人甲必丹,吉隆坡當然不是他最先發現的。他與早期的多位吉隆坡先驅人物如邱秀、劉壬光、葉四、拉惹阿都拉等都是吉隆坡的開埠功臣,但葉亞來對建設及發展吉隆坡所作出的偉大貢獻,為吉隆坡帶來秩序和繁榮,為日後吉隆坡的現代化奠下重要基礎是最為關鍵性的。
歷史學家許雲樵教授曾說過:發現一塊濫芭對國家有什麼貢獻?可以居功的應是把濫芭建設起來成為都市的功臣──葉亞來!我們當然無須過於神化及夸大一位領申的功績,而忘卻無數的無名英雄、拓荒者浴血保衛吉隆坡,開發吉隆坡以及其他華人先驅者在各領域的奮鬥功績。
今天在吉隆坡市中心的葉亞來街是紀念葉亞來開辟吉隆坡的豐功偉績的一條街道。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葉亞來冥誕那天,雪蘭莪葉氏宗祠都不例外的舉行紀念儀式來緬懷葉亞來。吉隆坡仙四師爺廟及雪蘭莪葉氏宗祠內也長期供奉紀念葉亞來之牌位及遺像。我們紀念葉亞來,重要的是學習與推廣他的苦干創業的精神,為民族民眾利益奮鬥的精神及提倡和實踐華巫合作的精神。我們也應推而廣之,整理其他華族甚至國內其他民族先驅人物在各領域的奮鬥精神及具體實踐經驗之相關資料,作為我國各族的共同精神力量的來源。


1 comment: